院山公墓老吴整理龙潭寺​​​​​​​四大千年奇观、奇景

2022-09-09 16:11:22人阅读老吴公墓

成华区龙潭寺镇又名隆兴场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北二十里龙潭乡。民国「华阳县志」卷4:龙潭寺在治东北城外二十里。寺内有龙潭,因以为名。

成华区龙潭街道位于成都市东北角,幅员面积37.62平方公里,占成华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龙潭寺历史悠久,龙潭寺的寺名由来,相传与三国时期的蜀后主刘禅有关,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蜀汉时期,当时还是太子的刘禅自幼贪玩,有一天自凤凰山演武而归,骑马路过今天的龙潭寺地界,看见一群小孩在水潭中戏水,便也入潭中游玩,并将衣服晾于水潭旁的重阳木上。因为此事当刘禅继承皇位后,人们便把此潭称为龙潭,而龙潭旁的寺庙也被称为龙潭寺。

如今寺庙龙潭仍在,乍一看就一洼水池,很难想象其中还有这段故事,而那棵被刘禅晾过衣服的重阳木也依然屹立在龙潭边。龙潭寺是历史悠久的皇家寺院,距今有1800年历史。龙潭寺建寺初期,称之为大庙,仅供皇亲国戚祭拜,寺院现存蜀国时期拴马桩;文物印证了龙潭寺曾经的皇家印记。龙潭寺有四大千年奇观和四大千年奇景。

四大千年奇观:千年龙潭、千年古井、千年古树、千年灵龟。

四大千年奇景:千年古刹不惧水、千年龙潭水不变、千年龙井水自出、千年古树龙化身。

千年古刹不惧水:龙潭寺虽处于成都东山,但仍属于都江堰灌溉的灌区。因此此地是水网密布,且龙潭寺地势低洼,寺外有一U字型河道环抱,无论河道如何涨水,龙潭寺内大雄宝殿从未被水淹过。成都1981年的那场洪水,洪水淹没了龙潭乡下场口的米市坝,地势低洼的龙潭寺也未辛免,可是唯有大雄宝殿将洪水挡在了门槛之外。当地百姓认为此地是龙脉所在,百大雄宝殿是佛法根基所在,所以洪水不敢靠近,因此有千年古寺不惧水奇观。

千年龙潭水不变:龙潭寺内的龙潭,这潭由两泓潭水构成,东西排列,龙形分布,一头一尾,中间有一石桥连接。让人惊奇的是,大雨不涝、大旱不涸。更为奇特的是,无论暴雨倾盆,水流湍急,此潭水一直保持清澈。市井坊间的百姓说法是:龙潭潭水内藏有龙珠,因而有此奇景。

千年古井水自出:据传龙潭寺内的古井,直径两米左右,颇有神奇之处。人们都说此井与皇城的护城河相通,每逢锦江涨水此井必有泉水冒出。此井在康熙「成都府志」有记载:龙潭寺华阳治东,寺内有古八角井。

千年古树龙化身:龙潭中有一半岛型自然土壤,上有一颗千年以上的重阳木树,据说它是龙神的化身,只为守护龙潭内的龙珠。相传寺院两次被毁古树去。在三十多年后,如今枯木逢春,枝繁叶茂,被人们称为神树。

客家先民由中原迁居南方,然后流徙各处,历史上共计有五次大规模自发性迁徙。第五次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四川的客家人早期是受湖广填川政策影响,后来因太平天国运动,客家人第五次人口迁徙,又有一批客家人进入四川。「清稗类钞」载:四川成都多广东嘉应人其入蜀也,始于粤寇石达开率众西行,石败众溃散。石军多嘉应人遂旅蜀不返,娶妻生子。

因为有小众语言的相通,龙潭寺客家人的凝聚力与团结度远高于其他地域,随着时代发展,文化的传承失去的载体越来越多,一门地方语言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对地方的归属感。今天历史的车轮又驶到了相同的拐点,随着龙潭新城的崛起,一个一个新鲜的血液开始注入,而区别于起始点,他们带来的是多元的文化融入到我们这个有着鲜明文化传承的客家人聚集地。爱上一座城,便是融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语言让我们更多人产生了归属感。客家人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大菜,姜汁肉、热窝鸡、钟肥肠、天鹅蛋、长条棕、荷叶鸭,以及从清朝吃到当今的九大碗,一道菜就是一张龙潭的客家名片。

原创文章 请勿转载:https://www.510028.com/MU/88.html
感谢您浏览成都老吴公墓网!
互动热线:183 283 29737